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你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园区动态 > 正文
  • 第四届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评审工作实施方案
  • 2014-12-22 来源:
  •  

           为保证第四届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评审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评审工作实施方案。
    一、评审组织
           第四届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组委会评审组负责大赛评审的日常组织工作。大赛设立评审委员会,由大赛评审组有关负责人和评审专家组成,负责评审工作的指导、重大事项的处理及争议仲裁。
           市科委负责大赛预赛(网络评审)、复赛(文本评审)和“成长组”决赛(答辩评审),牵头做好大赛各阶段赛事的评审相关工作;《创业家》传媒负责大赛“实践组”复赛和决赛评审工作。大赛设立评审专家库,由企业界、管理咨询界、创投机构界、金融财务界、高校界、科技界等领域专家组成。评审组根据赛制要求分别遴选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对参赛项目和团队进行评审。
    二、评审原则
           1.独立公正原则。评委按照大赛规程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独立开展评审工作,不受任何单位、个人的影响。
           2.行业分组原则。根据参赛项目所属领域和参赛项目数量设立若干评审小组,进行分组评审。
           3.保密和回避原则。评审专家要遵守国家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未经作者同意,不得擅自向第三方传播参赛创业计划书的具体内容,或将其用于商业目的。对评审工作严格保密,未经主办单位同意,不得擅自透漏评审工作细节。评审专家在评审过程中如遇到与本人有利害关系的参赛项目,应实施回避。
           4.突出实战原则。对我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中鼓励发展类(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具有明显产业化前景和成长潜力项目,在评分过程中予以倾斜。
    三、评审程序
          本届大赛分“成长组”和“实践组”两个组别进行,分预赛、复赛和决赛、总决赛四个阶段,评审方式采取网络评审和现场评审相结合的办法。具体程序如下:
    (一)预赛:2015年1月下旬—2015年4月上旬
    “成长组”:2015年1月下旬,组织专家对参赛项目进行网络评审,评选出400强入围复赛。
    “实践组”:2015年4月上旬,组织专家对参赛项目进行网络评审,评选出100强入围复赛。
    (二)复赛:2015年3月下旬—2015年5月下旬
    “成长组”:2015年3月下旬,安排专家集中评审400强参赛项目文本,评选出100强入围决赛。
    “实践组”:2015年5月下旬,邀请复赛参赛团队抵达杭州参加复赛,通过复赛答辩决出50强项目入围决赛。
    (三)决赛:2015年5月下旬
    “成长组”:邀请决赛参赛团队抵达杭州参加决赛,通过决赛答辩决出大赛前六强及二、三等奖;前六强项目团队参加总决赛。
    “实践组”:50强项目团队参加决赛,通过决赛答辩决出大赛前五强及二、三等奖;前五强项目团队参加总决赛。
    (四)总决赛:2015年5月下旬
    总决赛在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举行。“成长组”前六强、“实践组”前五强共11个项目团队参加总决赛,分别决出“成长组”和“实践组”的特等奖和一等奖,并举行颁奖仪式。
    四、评审标准和答辩规则
           1.大赛评审标准
    1.1预赛(网络评审)、“成长组”复赛(文本评审)和“成长组”决赛(答辩评审)主要评分内容
    包括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构成,总分100分。一级指标包括创业团队35分、技术创新20分、市场前景25分、商业模式20分;二级指标包括团队核心成员个人情况、团队合理性、技术先进性、技术可行性、项目市场前景、竞争优势、商业模式、财务可行性等。
    决赛阶段评审标准在初赛和复赛评审标准上,另增加1个一级指标、2个二级指标,总分120分。增加的一级指标为答辩整体表现20分,二级指标为回答问题情况、团队整体表现等。(详见表1)
    1.2 “实践组”复赛和决赛评分主要内容
    包括五个指标,总分100分,其中市场20分,创新力25分,成长性5分,创始人的特质30分,产业前景20分。(详见表2)
    具体评审标准和说明详见附件1。
           2.答辩规则
    大赛现场答辩和公开答辩规则详见附件2。
     
    附件:1.第四届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评审标准和说明
          2.第四届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答辩及路演规则 
      

    附件1
                    第四届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评审标准和说明
     
    表1. 预赛(网络评审)、“成长组”复赛(文本评审)和决赛(答辩评审)主要评分内容
     

    一级指标和分值 二级指标和分值 指标内容说明
    1.创业团队
    (35分)
    团队核心成员个人情况
    (15分)
    团队核心成员专业水平、成长经历、承担项目、获奖情况等
    团队合理性
    (20分)
    创业团队在研发、生产、销售、财务、管理等方面人才构建配置
    2.技术创新
    (20分)
    技术先进性创新性
    (10分)
    项目的技术创新程度、技术含量和实现难度
    技术可行性
    (10分)
    项目技术转化为产品的可行性
    3.市场前景
    (25分)
    项目市场前景
    (15分)
    项目的市场需求程度、市场定位合理性、目标的合理性及实现的可能性
    项目竞争优势
    (10分)
    项目(产品、服务)的竞争优势、技术产品的成熟度、与市场接轨能力
    4.商业模式
    (20分)
    项目商业模式
    (10分)
    项目的市场营销策略、获利方式、发展定位与规划
    财务可行性
    (10分)
    项目成熟度、财务计划可行性、资金保障能力
    决赛阶段评审增加下面内容
    5.答辩整体表现
    (20分)
    回答问题情况
    (10分)
    正确理解提问,回答内容准确可信,对评委感兴趣的方面能作出充分阐述
    团队整体表现
    (10分)
    整体答辩的逻辑性及清晰程度、团队协作等
     

     
    表2.“实践组”复赛和决赛评分主要内容
     

    1.市场:(20分) 近三年产品的市场规模,以及对未来的市场预期。
    2.创新力:(25分) 近三年来企业/团队技术、产品、模式方面优于同行的创新;因以上创新带来的市场回报。
    3.成长性:(5分) 连续三年的营业收入及增长率;连续三年的毛利率;未来三年企业发展的预期。
    4.创始人的特质(30分) 主要创始人或团队负责人的履历、能力表现以及资源;核心团队的构成、稳定性和互补性。
    5.产业前景:(20分) 企业在产业中所处的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未来三年在所在细分产业的市场规模。
     

     
     
     
     
      

    附件2
    第四届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答辩及路演规则
             一、“成长组”决赛答辩规则
    1.评委会将为每个评审小组提供一个专用答辩室,每场答辩前5分钟,联络员将现场答辩评审评分表交给各个评委,答辩时评委将以创业计划书文本作参考;
    2.参赛团队应准时到达指定答辩室,凡无故迟到15分钟以上者,取消答辩资格;
    3.现场答辩时每场答辩一件参赛项目,每场次限时20分钟,分为团队陈述、自由问答两个环节,各环节均不超过10分钟,提前结束者不扣分;
    4.评委评审时需独立填写评分表,评委所给成绩的平均值将作为团队现场答辩最终成绩,每三个团队完成答辩后,评委应向联络员提交一次评分表;
    5.现场答辩时,参赛团队以演示文稿方式进行团队陈述,可携带必要的文字、图片、产品样品等任何可用于辅助说明的物品;
    6.每个参赛团队必须由团队核心成员参加答辩且人数不得超过3名,自行决定现场答辩时团队成员的分工,参加答辩的团队成员原则上都需要上场亮相;
    7.答辩需由参赛团队独立完成,现场答辩时各队领队、指导教师不可旁听答辩过程,并不得以任何形式提示或帮助选手;
    8.答辩时评委会联络员将向评委、参赛团队提供一切必要的协助;
    9.参赛团队完成答辩后,请到候分室休息,等候联络员通知答辩得分。
    10.参赛团队如对相关事宜有疑问,可事先垂询评委会,否则因此引起的对参赛团队的任何不便,评委会概不负责。
            二、“实践组”复赛路演规则
    1.入选复赛的项目会根据企业主营业务及项目类别分为5组,每组20个项目进行路演;
    2.每个大组的项目按发展规模分4小组上台展示,每个项目5分钟,轮流路演;
    3.每组路演结束后,由导师、投资人评委针对本组选手统一发问,根据该组参赛项目特点,提出“拍砖”挑战式问题,如有选手未被提问则可以向评委提出一个问题,每组提问时间15分钟;
    4.提问环节结束后,导师对该组项目进行点评,投资人评委对该组项目进行评分;
     5.比赛结束后,由评委团进行合议(参考企业得分数),由每场导师上台宣布晋级决赛的10家企业名单。
            三、“实践组”决赛路演规则
    1.决赛阶段每组10个项目进行路演,每个大组的项目按发展规模分2小组上台展示,每个项目5分钟,轮流路演;
    2.每组路演结束后,由投资人针对本组选手统一发问,提出投资人视角问题并发放投资邀约函,每组提问时间共7分钟;
    3.投资人提问后,进行选手互助环节共3分钟,每位选手针对队友的成长困惑,提出自己的解决建议;
    4.导师针对该项目的发展状况和成长困惑给予建设性意见及点评,每组点评时间共2分钟;
    5.比赛结束后,由评委团进行合议(投资邀约函数作为参考)最终产出5强及二三等奖名单。
           四、总决赛答辩规则
    1.总决赛采用公开答辩的方式,分两个环节进行,第一环节为“成长组”6个项目团队公开答辩;第二环节为“实践组”5个项目团队公开答辩。
    2.评委会将提前通知参加公开答辩团队,各团队通过抽签决定出场顺序;
    3.公开答辩将对外开放,届时将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观摩答辩过程;
    4.评委会提醒各团队注意保护创业项目的知识产权与商业机密,对因公开答辩可能引起的技术或商业泄密,评委会概不负责;
    5.公开答辩团队将一律使用PPT演示文档,评委会提供投影设备及笔记本电脑,各团队在答辩彩排时统一录入相关文档。鼓励参赛团队携带必要的文字、图片、产品样品等任何可用于辅助说明的物品;
    6.公开答辩时每场答辩一件参赛项目,每场次限时12分钟,分为团队陈述、自由问答两个环节,各环节均不超过6分钟,提前结束者不扣分;
    7.每场答辩结束后,由评审团对参赛项目进行评分,评委评审时可自由讨论,但需独立填写评分表,并现场亮分,评委所给成绩的平均值将作为团队公开答辩最终成绩,按照成绩决定各奖项;
    8.答辩结束,将安排15分钟左右时间,由评委对11个参赛项目进行点评。
     

     

上一篇:我校外国语学院学生实习实训、创业教育基地落户科技园
下一篇:我校团委科技创新中心学生走进大创园

创业服务

入驻指南

常用信息

常用文件下载
各部门电话
政策汇总

友情链接